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公告 > 其他资讯

国际资讯

国外如何让秸秆变废为宝?

作者:中国广播网更新时间:2015-02-03 15:03:43浏览次数:23607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最近几天,一场由于秸秆焚烧引发的雾霾突袭南京,让人头疼。南京方面经过调查祸源不在南京,而是来自邻省安徽。而合肥市环保局宣教法规处处长夏云起却说,合肥这几天的空气确实处于重度污染状态,但污染是远距离烧秸秆的缘故。

 

夏云起:昨天下午到昨天晚上,空气质量迅速恶化,从今天早上看数据都处于重度污染,最严重的点污染指数是在220左右,我看应该是远距离烧秸秆,远距离输送到合肥来,近距离应该是PM10PM2.5

 

合肥没有烧秸秆,南京也没有,但是附近城市烧,他们也难逃被污染厄运。看来,禁止烧秸秆需要联合行动才能奏效。每到这个季节,烧秸秆都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其实农民也很无奈,不烧怎么处理呢?那么,我们来看看,国外农民都是如何处理麦秸秆的?是不是我们可以借鉴?

 

美国:麦秸秆绝不会被当成垃圾焚烧

 

先去美国看看,曾在美国留学的李玚说,麦秸秆在美国的再利用非常普遍,无论是农民用它来喂牲口,还是百姓用它来做建筑材料,麦秸秆都绝不会被当成垃圾焚烧。

 

李玚:在美国,麦秸秆经过初步的加工就做成动物的饲料,可以搭建畜棚,或者是牲畜进去休息的时候做衬垫,所以农户可以很有效来利用这些麦秸秆。

 

另一方面,普通的民众居住的都是两层楼,有自家的草坪、花园,在这种情况下,麦秸秆经过一些简单的处理放在花园的空地上,就可以代替原有的土壤来进行种植。

 

第三,秸秆完全可以进入到建筑材料的制作当中。在亚利桑那这样的州,本身它地理气候的特殊性,造成这个地区木材量比较有限,这个时候甚至有人用经过粗加工的麦秸秆,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来建造房屋。

 

美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这就决定了它可以由较小的劳动力高效完成收割的工作,他们可以通过专门的机器把这些收好的麦秸秆做好立方体或者是圆柱体,进行造纸或者是建筑板材制作,所以不存在麦秸秆焚烧的现象,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秸秆在澳大利亚是宝贝为奶牛主要食物

 

在美国,秸秆不但不是垃圾还是宝贝,而在澳大利亚秸秆更是宝贝,它们可是澳大利亚奶牛的主要食物。《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刘珏说,每年春秋时节都能看到一道独特的风景:农民们把农作物秸秆晒干,卷成秸秆卷整齐地摆放在田头,土黄色的秸秆与大地、绿草、蓝天融为一体,这样的风景甚至能吸引游客特意赶来观看。

 

刘珏:在澳大利亚,他们喜欢用农作物的秸秆来喂牲口,而且专门喂奶牛,因为他们认为这种麦秸秆蛋白质含量很好,纤维素含量很高,对奶牛非常好。如果说用秸秆喂奶牛的话,奶牛的奶会产的比较高。所以他们往往在春天,或者是初秋的时候就先把秸秆切割下来,等收到非常干之后,他们就用卷草机给它一卷一卷的给卷出来。

 

除了澳大利亚奶农自己们使用之外,他们会把这些农作物的秸秆出口到中国。去年的时候单是南澳就向中国出口了18000吨的大麦的秸秆,澳大利亚今年也将进一步把这些大麦的秸秆做成牛甘草,进一步出口到中国,因为他们看好中国的市场。他们说在中国有1万2千多头的奶牛,这些奶牛的用草料其实是相当于澳大利亚奶牛用草量的10%倍。

 

日本:秸秆卷用作牲口铺垫物

 

与其进口澳大利亚的秸秆卷,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自家过剩的秸秆呢?而说到秸秆卷,日本也有,《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说到,日本的秸秆卷是用作牲口的铺垫物,其他的用法与落叶类似。

 

黄学清:到了秋季,在日本的田野上可以看到一些一人多高的麦秸卷,这些麦秸卷是要卖给奶牛和饲养肉牛的农家作为农舍的铺垫物。日本很多地方政府对麦秸落叶的处理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随意就地焚烧的现象也不多见,很多是用于加工成肥料,多余的会用到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

 

日本的网页上可以查到不少如何将落叶制作成土壤肥料的介绍,一些人还会把自己使用这些有机垃圾,制作成天然肥料的过程成果公布在网上供大家参考,不仅在很多大学中学的课程或者是课外活动,也有保护环境和资源再生的试验项目。就是在小学和幼儿园里,孩子们也可以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日本还有很多地方把落叶直接堆放在景观袋中,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处理成本也很低廉,日本国土交通省就宣布2012年年度,在几个国立公园里实现用落叶、树枝和杂草进行沼气发电的计划,与企业合作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实验后在全国的国立公园开展实用。

 

要不是得知别的国家怎么处理农作物秸秆,您也许想不到它们有如此高的再利用率。相比其他国家的做法我们真该考虑秸秆的利用问题了,停止烧秸秆还有很多可用的地方,既能防止污染空气,又能废物再利用,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还需相应的技术和完善的收购机制作保障。

 

上一篇:美国:油价下跌不会危及可再生能源

下一篇:英国:借鉴钢铁回收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