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公告 > 其他资讯

行业资讯

中国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更新时间:2017-09-30 10:06:00浏览次数:21344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年来,绿色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绿色发展举措正在全国落地生根。

更新生态伦理观念

长期以来,很多人仅将绿色发展理解为“三低”,即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绿色发展的实质是一种发展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绿色发展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绿色,二是发展。我们既要 “绿色”,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绿色”与“发展”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他认为,“三低”只表示绿色或者低碳这层含义,要完整表述绿色发展的概念还需要“三高”,即高效率、高效益、高循环。

“广义上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已经呈现出较为成熟的状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认为,随着自然资源的渐趋紧缩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这“三种经济”仍有拓展空间。在他看来,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三种经济”不仅是一种生态经济,还意味着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经济政治关系、新的文化价值伦理体系。

在学者看来,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郇庆治表示,相比而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比“三种经济”包含更大的理论弹性,它更强调绿色变革思考与行动的综合性。

“绿色发展不完全是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是整个社会进入低消耗、高产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任建兰认为,这种发展不以牺牲环境、恶化人地关系为代价,而是生态伦理的观念更新,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型与升级。在她看来,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绿色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获取转变增长方式的协同效应

李佐军表示,要实现经济增长,需要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提高GDP。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

制度在绿色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李佐军认为,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三大发动机”中,制度变革是根源性发动机,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依赖于制度变革。

实现绿色发展需加快工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环保部环境与贸易专家组原首席专家胡涛提出,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对环境污染改善的贡献远大于工程技术措施。他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既取决于严格环保的被迫“倒逼机制”,更取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主动采取经济手段的“正逼机制”。这不仅可以获取环境效益,还可以更多地获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协同效应,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多举措推进绿色发展

在学者看来,推进绿色发展应多措并举,协同完成。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关键是要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意识、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观。”任建兰认为,应当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约束人们的行为。

任建兰表示,当务之急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她建议,制度建设层面,实施差别化资源环境政策,通过统一标准的区域调控来实现差别化管理。

对于推进绿色发展,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提出四点建议:第一,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推进区域格局功能化;第二,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低碳化;第三,加强集约节约,着力推进资源利用高效化;第四,完善保障体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制度化。

“应该将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创新系统的各个环节。”任建兰强调,这其中包括观念生态创新、技术生态创新、社会生态创新、组织生态创新,创造出的产品、工艺、程序、系统、服务制度等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更高,污染更少,最终实现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的创新。

 


上一篇:2017至2020年我国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规模约在3800亿

下一篇:“餐厨垃圾养猪”现象如何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