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首都赫尔辛基Helsinki濒临波罗的海,是一座古典美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都市,并被世人赞美为“波罗的海的女儿”。它不仅是芬兰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同时也是芬兰最大的港口城市。近日,本报美女记者跟随媒体采访团踏上了芬兰清洁技术之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芬兰的企业是如何变垃圾为能源,践行节能减排行动的:
1月的赫尔辛基虽然常常天空阴沉,却并没有想象中寒冷。临近海港的水面经过破冰船的努力,开出了一片水道,在偶尔露面的太阳下泛出粼粼波光。时不时飘起的雪花提醒着人们,这里已是隆冬季节的北纬60度地带。当地人半开玩笑地表示,或许是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今年的雪来得格外地晚。伴着迟到的雪花,记者跟随媒体访问再次踏上芬兰的土地,开始了一场全新的清洁技术探寻之旅。
空气净化有办法
空气质量无疑是时下中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里备受关注的话题。芬兰虽然坐拥上千个湖泊,又有着高达6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在空气净化领域却毫不懈怠,本土的诸多技术型企业,主攻空气净化技术,开发出了一系列从空气质量监测、到室内空气净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比如,佩卡索尔(Pegasor)公司的这台室外空气质量监测仪,不用传统的光学粒子测量技术,而是利用带电颗粒物所形成的电流进行测定,能够对包括直径在0.01微米至2.5微米范围内的所有颗粒物予以测定,大大拓宽了监测范围。
公司副总裁Markku Rajala表示,公司目前已经获得了20余项同族专利,检测仪可以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空气监测、车辆排放监测和烟尘排放监测领域。类似图中的室外空气质量监测仪,在北京的芬兰大使官邸外也安装了一台。
室内空气净化领域,也有许多创新理念和产品。在去年6月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上,芬兰AAVI科技公司就展示了其先进的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在芬兰,记者又看到了这面神奇的植物墙。
该设计理念受美国航空航天局影响,整个植物墙大约有2平方米大小,利用植物自然的光合作用等,可以高效地改善大约50平方米室内的气候状态。据开发这款产品的NaturVention公司创始人Aki Soudunsaari介绍,这面植物墙由一套智能化系统操控,不仅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增加湿度,同时还能大量吸收室内的一些化学物质。
垃圾发电“变废为能”
除了空气,垃圾也是困扰许多城市的难题。在距离赫尔辛基不到半小时车程的Vantaa,建有芬兰目前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据电厂运营商Vantaa Energy的生产经理Marko Ahl介绍,该电厂是赫尔辛基大区范围内唯一使用垃圾发电的。该厂收集了区域内大约150万居民的日常垃圾,经过初步分类处理后,用于燃烧发电。该电厂每年消耗掉大约32万吨居民垃圾,产能可以为Vantaa市50%的面积供暖,同时还能为该市30%的居民家庭供电。
事实上,在芬兰,废弃物循环利用以提高能效是十分流行的。据了解,有造纸厂就利用制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黑液”、树皮等,作为生物燃料供给电厂。有数据显示,芬兰全国,大约有400个大中型能源工厂都是使用生物燃料发电供热的。
清洁技术创新成为趋势
事实上,清洁技术产业近年来已经成为芬兰特色和产业发展趋势。
芬兰外贸部长LenitaToivakka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芬兰重视清洁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政府为此还成立了专门的团队“Team Finland”。“在能源领域,能效、生物经济、空气和水净化、垃圾处理等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面。”她说。
另据此前芬兰清洁技术委员会的一项调查,芬兰境内目前至少活跃着2000家从事清洁技术业务的企业。2013年,芬兰清洁技术企业的合并营业额更是高达258亿欧元,年均增长率达5%。
上一篇:发改委:将制定园区循环化改造中期评估及考核验收管理办法
下一篇:美国:油价下跌不会危及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