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公告 > 其他资讯

行业资讯

机床再制造产业突破,加速实现产业循环

作者:中国机械网更新时间:2015-09-18 14:51:22浏览次数:19715

 机床再制造是实现工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我国在机床、内燃机等领域的再制造都已制定相关法规,正在积极推进之中。不过,中国制造整体实现再制造产业链条,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再制造是实现工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早在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将再制造作为重点领域。2009年1月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再制造纳入法制化轨道。  

  按照2010年5月底工信部、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中的定义: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能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

  据统计,目前全球再制造产值已超过1000亿美元,75%来自美国,其中汽车和工程机械再制造占到2/3以上。而在在我国,再制造业刚刚起步不久,尚未大规模展开,市场提升空间巨大。有关专家预测,未来中国再制造产业规模将达到每年100亿美元。

  那么,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机床再制造应该从哪些方面作为突破点?专家认为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研究再制造质量控制的科学基础。寿命评估是再制造质量控制的核心研究内容,建立准确的再制造寿命预测模型,需要深入研究探索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废旧零件和再制造零件的寿命评估预测理论等为代表的再制造基础理论,以揭示产品寿命演变规律的科学本质。

  二是创新再制造成形加工的关键技术,研发用于再制造的先进表面工程技术群,使再制造零件表面涂层的强度更高、寿命更长,确保再制造产品的质量不低于或超过新品。截至目前,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开发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和自动化表面工程技术,未来除对它们进行进一步完善外,还需研发生物表面工程技术等新的方向。

  三是制定和规范标准体系。徐滨士表示,我国再制造起步较晚,再制造企业的技术积累少,缺乏相关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再制造的广泛应用。因此,应尽快建立系统、完善的再制造工艺技术、质量检测等标准以推动再制造走向规范化的标准体系。

  四是加强国内外机床再制造产业的交叉融合。徐滨士提出,我国要借鉴国外再制造逆向物流与信息化管理手段,完善国内再制造流通管理;发展中国自主创新的表面工程与修复技术,加强再制造工艺手段的应用;探索加强中国自主创新的再制造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交叉融合。

上一篇:怎样既“循环”又“经济”

下一篇:正确把握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