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经管〔2020〕154号
关于印发泰兴经济开发区特色化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的通知
机关各科室(部门):
《泰兴经济开发区特色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已经党工委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20年7月14日
泰兴经济开发区特色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为推动园区特色化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泰州市委五届四次全会、泰兴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和泰兴化工产业“1133”转型升级工程总体部署,彰显特色发展主旋律,以“一特三提升”和“三比一提升”为主要抓手,聚焦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发展以精细化工为支撑、以新材料和健康美丽(医药日化)为主导的“1+2”特色产业,以园区特色化促进和优化产业布局、放大产业优势、增强产业活力,争当扛起园区特色发展水平大提升标杆大旗的先行者、排头兵,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世界级精细化学品产业基地和国际化特色产业园区,为助推全市“扛起标杆大旗,拼进全省八强”激发新动能、创造新优势。
二、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空间布局合理、高端产业集聚、龙头企业带动、基础设施完备、要素保障充分的特色体系,着力打造1个“千亿级”世界精细化学品产业基地〔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和1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健康美丽(医药、日化)〕。至2022年,精细化工产业规模达700亿元,新材料产业规模达400亿元,健康美丽产业规模达300亿元。
——空间布局优化。构建“一区四园一镇”空间布局。“一区”,即精细化工产业区(16.94km2),围绕精细化工产业进行改造优化,扩大专用化学品、特殊化学品、功能性化学品比重,至2022年,精细化率提高到60%以上。“四园”,即规划开发南片区(8.78km2),重点打造中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合作园,至2022年,南片区规模达到500亿元;紧依化工核心区规划建设健康美丽产业园(6.39km2),建设日化产业集聚区、医药产业集聚区,推进日化、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支持新浦公司建设新浦产业园(2.4km2),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依托静脉产业园规划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2.5km2),促进资源多级利用。“一镇”,即行政商务中心区及健康科技小镇(7.4km2),规划建设商务办公、酒店配套、商业广场等功能配套设施,作为支撑和保障产业发展的功能配套区。
——高端项目集聚。围绕产业链发展方向,精细化工产业瞄准苯乙烯、丙烯酸等下游精细化学品,新材料产业充分利用好中日合作产业园载体,医药产业围绕研发+原料药+成品药+生物药全产业链发展战略,日化产业重点发展洗涤、口腔护理、药物类化妆品等。每年新招引投资5亿元或3000万美元以上精细化工项目8个以上、新材料项目9个以上,投资3亿元或1000万美元以上医药日化项目5个以上;新开工5亿元和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个以上;至2022年,招引各类产业项目70个以上,新开工产业项目40个以上,产业关联度达70%。
——骨干企业提升。至2022年,新增培育精细化工产业超100亿元1家(新浦)、超50亿元6家(联成、爱森、金江、昇科、红宝丽、延长中燃)、超30亿元企业3家(金燕、盛泰、常隆),超20亿元企业4家(阿贝尔、锦鸡、三蝶、百力),超10亿元企业5家(双乐、奥喜埃、润泰、万盛大伟、怡达);新增培育化工新材料产业超100亿元企业1家(格林美),超20亿元企业3家(梅兰新材料、博特、科奕莱),超10亿元企业6家(先尼科、汤臣、惠生、华盛精细、夏禾、昊冠);新增培育健康美丽产业超100亿元1家(济川),超20亿元企业1家(合全药业),超10亿元企业4家(博瑞、扬子医药、科鼐、恒润)。至2022年,全区“1+2”产业规模超100亿元企业3家、超50亿元企业6家、超30亿元企业3家、超20亿元企业8家、超10亿元企业15家以上。
——承载功能完善。推进区内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安全环保和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建设,全方位满足产业发展需要。至2022年,建成运行泰兴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泰兴新材料研究院);建成产业创新中心、人才公寓、中央厨房和公共服务岛等功能配套设施;进一步健全金融、物流、管廊、能源、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
三、发展重点
按照龙头带动、链式布局、研发支撑、园区承载的思路,以产业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布局为基础,以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以精细化工为支撑、以新材料和健康美丽(医药、日化)为主导的“1+2”特色产业体系,推动我区化工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一)精细化工产业
依托区内氯气、烯烃等关键原料保障,围绕氯碱、烯烃产业链,发展氢气、氯气、乙烯、丙烯深加工四大板块,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
发展重点:氢气深加工板块,规划实施双氧水项目,供应环氧丙烷装置,同时发展电子级双氧水、食品级双氧水和羟乙基纤维素;规划C4加氢项目,作为原料供下游。氯气深加工板块,针对高纯试剂、电子显示化学品、锂电池化学品分支领域,重点发展用量较大、附加值较高的电子级氯气、电子级氯化氢等项目;延伸发展以锂电池材料为重点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包括锂电池电解质、电解液溶剂、锂电池电解液、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同时发展电子特气、清洗剂、变压器绝缘介质等电子化学品。乙烯深加工板块,依托轻烃综合利用项目提供的乙烯资源,规划氯化聚乙烯(C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α烯烃项目,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进一步向纤维和管材延伸,α烯烃向聚α烯烃延伸;依托环氧乙烷,积极拓展聚乙二醇系列产品、乙醇胺等下游产品,其中乙醇胺可进一步延伸发展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日化原料。丙烯深加工板块,依托规模化的丙烯酸及酯资源,适度发展下游衍生产品,进一步提高园区丙烯酸及酯深加工程度。规划发展高吸水树脂(SAP),为区域内卫生用品行业提供原料;规划发展高性能丙烯酸涂料、特种胶粘剂、丙烯酸酯橡胶。
重点企业:新浦烯烃、延长中燃、红宝丽、怡达化学、润泰化学、百力化学、盛泰化学、跃达实业等。
重点项目:新浦烯烃丙烷制聚丙烯项目、延长中燃轻烃深加工项目、红宝丽(环氧丙烷)二期项目、怡达化学环氧丙烷和醇醚项目、润泰化学异丁酸项目、百力化学溴系阻燃剂项目、盛泰化学(表面活性剂)二期项目、跃达实业偏硅酸钠及纳米级硅溶胶项目等。
(二)新材料产业
依托园区现有及规划上游原料供应,重点发展高档吸水树脂、工程塑料、弹性体、聚氨酯、塑料合金等化工新材料。
发展重点:利用投产的轻烃综合利用项目的乙烯、丙烯资源,新增发展氯化聚氯乙烯、氯化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α-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热塑性弹性体(TPE)等系列新材料产品。以外购甲基叔丁基醚(MTBE)为原料新增高纯异丁烯和异戊二烯产品,结合区内苯乙烯资源,向下延伸发展相应材料,新增异戊二烯橡胶、特种酯和ACR抗冲改性剂。充分利用开发区规模化的苯乙烯产能发展苯乙烯系列新材料产业,如可发性聚苯乙烯、不饱和树脂、溶聚丁苯、苯丙乳液、透明丁苯;充分利用爱森的丙烯酰胺、新浦烧碱、阿科玛的丙烯酸,向高档吸水性树脂发展。培育聚氨酯新材料产业:以红宝丽集团的聚醚项目为基础,结合外部采购的聚氨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等原料,发展PU革料浆、硬泡料、软泡料、防水铺装材料、聚氨酯涂料、聚氨酯胶黏剂、浇注聚氨酯和氨纶等聚氨酯下游系列产品。结合区内现有的和规划建设中的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等单体和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芳醚等高分子聚合物,利用园区周边配套原料易得的特性,大力发展塑料合金(复合材料)。增招聚醚醚酮、聚芳醚醚腈、聚芳醚腈等前沿性特种聚合物(工程塑料)。
重点企业:博特新材料、梅兰新材料、昊冠新材料、汤臣、聚成泰、格林美、科奕莱、森田新能源、惠生新材料、京腾昊桦、夏禾科技等。
重点项目:博特新材料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项目、梅兰新材料(含氟新材料)二期三期项目、昊冠新材料聚苯乙烯项目、汤臣中微子玻璃球项目、聚成泰特种胶水项目、格林美三元前驱体项目、科奕莱共聚树脂系列产品项目、森田新能源六氟磷酸锂项目、惠生新材料聚酰胺薄膜项目、京腾昊桦聚芳醚树脂项目、夏禾科技新型OLED材料产业化量产项目等。
(三)健康美丽产业
医药产业围绕“做精做优原料药,做大做强成品药,培育发展生物药”的发展战略,规划建设原料药产业基地、制剂成品药集聚区和济川健康小镇,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全产业链医药产业集群。日化产业按照日化行业洗涤用品、化妆品、口腔护理用品等三大主品类分区建设的总体空间布局,大力招引行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发展重点:培育济川药业成为中成药龙头型企业,带动一批中成药企业快速发展;培育合全药业,引导相关的创新研发型公司模仿创新;培育博瑞生物医药成为生物医药龙头型企业,紧紧围绕该公司招引一批生物医药类企业;培育恒润制药吸引一批与之相关联的企业落户;培育兴普泰生物制药成为多肽行业的隐形冠军,并带动日化产业的发展;培育中万恩科技,推广该企业创新型的商业模式,带动一批类似的生产、服务、销售为一体的日化企业;培育新高日化,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招引一批日本、韩国等外资类日化企业。
重点企业:济川药业、合全药业、博瑞生物、恒润制药、兴普泰、中万恩、新高等。
重点项目:济川药业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和儿科新药项目、合全药业全球新药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博瑞生物生物原料药和制剂项目、恒润制药原料药项目、兴普泰多肽类原料药项目、中万恩商用洗涤剂项目、新高洗涤剂和固体燃料项目等。
四、重点任务
(一)推动产业布局优化,以科学规划引领特色发展
1. 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围绕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目标定位,按照港产城一体、全域统筹、融合发展的思路,优化现有布局,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构建“一区四园一镇”的发展格局,以精细化工产业区为核心基础,重点推进中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合作园、健康美丽(医药、日化)产业园、新浦产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4个“区中园”的开发建设,加快行政商务中心区及济川健康科技小镇(产业发展功能配套区)的规划建设。结合区域环评调整要求,编制完善精细化工产业区、南片区、医药产业园、日化产业园等区域发展规划以及水资源利用、电力等专项规划。加快完成“多规合一”规划研究编制,全面提升园区规划综合管理水平。(责任单位:规划建设管理科、经济发展科、各招商单元、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市港口集团、襟江投资、成兴国投)
2. 明确先行启动区域。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明确各功能片区近期可开发面积(先导区)。精细化工产业区全面启动中片区和北片区(北至北二环、南至洋思港北路、东至沿江大道、西至沿江路)存量企业闲置土地的再开发、再利用,3年内全部处置到位。南片区(北至洋思港北路、南至天星港、西至江堤路、东至鸿庆路)退让长江1公里2.46 km2,启动以中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合作园为主导的国际合作区建设,2021年底完成区域内及其500米卫生防护范围区内敏感目标动迁。医药产业园先导区两块,一块(北至通江路东路、南至洋思东路、西至鸿庆南路、东至福泰南路)可用建设用地270亩,一块(北至丰产东路、南至文化东路、西至沿江大道、东至鸿庆中路)可用建设用地311亩。日化产业园先导区(北至南阳路、南至向阳路、东至鸿庆路、西至沿江大道)可用建设用地853亩,启动总面积超50万m2高标准GMP标准厂房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分三期实施,其中二期先导区面积468亩,建设表面处理中心及其配套设施项目,实行市场化运行。新浦产业园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二期用地1634亩,建设高抗冲聚苯乙烯、氯乙烯扩建、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丙烷脱氢制聚丙烯、聚氯乙烯、码头等项目。(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拆迁管理科、经济发展科、各招商单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市港口集团、襟江投资、成兴国投)
3. 加快调整用地性质。按照适度超前、多规融合的原则,修编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评价、功能分区规划有机衔接,保障产业园区建设用地需要。按照统一规划和建设时序进行一体化整体开发,合理调整用地规模和性质,将日化产业园土地性质调整为三类工业用地,医药产业园土地性质调整为二类工业用地,优先满足健康美丽产业园的规模边界和土地指标需求。(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规划建设管理科)
(二)推动产业集聚提升,以优质项目带动特色发展
1. 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坚持统分结合、协作共进,进一步整合招商力量,按照精细化学品、新材料、医药、日化方向,成立专门的招商队伍,强化教育培训,实行各类政策说得清、业务技能熟、语言沟通准确到位的“通用化”培训和提升,进一步提高招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研究策划特色产业招商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制定招商引资计划,实施以企招商、以园招商、以产业招商,组织开展灵活多样、务实高效的招商活动,大力引进一批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探索建立招商公司,运用市场化手段,利用专业机构开展委托招商,聘请专业人士开展雇员招商。(责任单位:各招商单元)
2.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集合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强做精做优主业,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与品牌优势突出的领军型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行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在关键领域做专做精,提升行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围绕特色产业,重点培育100亿元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40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90家,成长型企业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责任单位:经济发展科)
3. 加强重大项目调度。实施项目大攻坚,重点推进延长中燃轻烃深加工、新浦烯烃PDH、京腾昊桦聚芳醚树脂、兴普泰多肽类原料药等5亿元以上或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力争30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推动产业向精细化、规模化、高附加值化发展,全面提升园区在精细化工、高端新材料、医药及日化领域的竞争力。落实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领导干部挂钩帮扶制度,协助解决好项目推进全过程相关困难和问题,确保投产企业尽快达产达效。(责任单位:行政服务中心)
(三)推动功能载体建设,以创新驱动支撑特色发展
1. 建强公共创新平台。高标准推进集研发、检验检测、科技孵化、创业服务、人才服务、融资、论坛、交流、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泰兴精细化工与新材料研究院和中试基地建设。现阶段充分利用兆胜老厂区建设过渡期研究院,由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担任研究院理事长,担纲谋划研究院建设。2020年以兆胜老厂区为基础,初步改造建成研究院办公楼、展示厅、实验室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力争每年吸引5个以上高精尖新材料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入驻,落户2个以上高层次人才领办创办项目。启动中试孵化产业园(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泰兴中试基地)备案,力争2020年落地建设,2021年建成运营。实施“5+5”引领项目计划,推动博特新材料新型建筑高分子材料研究分中心和汤臣压克力材料研究院高质量运行,力争每年立项科技研发项目5个以上,申请专利20个以上;启动建设单原子催化剂研发中心建设。(责任单位:科技人才服务中心)
2. 建优成果转化平台。围绕“1+2”产业体系,重点布局建设专业性的化工新材料和医药日化技术转移中心。推进与兰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化工十强高校联合设立技术转移泰兴分中心。加强与石化联合会的合作,逐步构建起行业性与区域性纵横交错的技术转移组织体系。2022年建成化工研究院技术交易中心,实现线上和线下运营,常年征集企业技术难题,发布高校院所最新技术成果,推动技术交易市场常态化运行。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围绕产业特点和孵化链条需求,以精细化工与新材料产业研究院、高校院所、领军企业为依托,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质升级,对进入孵化器提供专业服务的企业管理、信息咨询、研发设计、人力资源服务、专利代理运营等科技服务机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其服务绩效予以支持。(责任单位:科技人才服务中心)
3. 健全科创金融体系。研究出台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业启动资金。新材料研究中心(李亚栋院士团队)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通过修订人才政策,调整奖补资金使用范围,加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力度,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设立6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吸引新浦、盛泰、锦鸡等公司共同成立创业孵化基金(平行基金)。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对接协调,推进“苏科贷”“人才贷”以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支持创新创业团队和区内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活动。(责任单位:科技人才服务中心)
(四)推动要素资源集聚,以政策支持促进特色发展
1. 强化要素保障支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将土地、能源、环境容量、人才等要素配强做实。用好增减挂钩政策,将安全防护距离内拆迁地块全部纳入增减挂钩;积极申报省级项目,上争省级土地指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处理闲置土地,积极利用低效用地,提高土地供给能力和使用效率。开展节能量认证和污控指标余量核准,实行节能量、污控指标由园区统一调配交易。大力实施增量配网、变电所新建和扩容、大型汽轮机空分系统等项目,加快建设冷、热、电、气一体化能源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强区”工程,集中各类政府培训补贴资金,重点面对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保障特色产业用人需求。(责任单位:经济发展科、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拆迁管理科、公共工程管理科、成兴国投、港口规划建设科)
2. 发挥平台配套支撑。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拓展成兴国投、襟江投资经营业务板块,通过合作引入外部资源,积极打造融资租赁、保理、担保等类金融板块,构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推进园区“港产城”融合发展,高标准推进南片区开发建设方案的组织实施。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参与日化产业园、医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开发。建成物流配送中心、如泰运河生态公用服务岛,加快实施船舱废水、废液处理项目及2.5万吨危废处置项目,建成运行5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工程,为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责任单位:成兴国投、襟江投资)
3. 强化营商环境支持。深化行政管理服务创新,有序承接下放的审批事项,全面推行“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代办制、不见面”的审批模式,建立专业化“代办员+协办员”制度,推行全过程帮办服务,全面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发挥现有港口优势,整合码头资源,推动企业化工码头向公共型、功能性服务码头转型,提升港口的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完善企业集中办公中心、人才公寓、商务酒店、商业广场等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推动环境管理、质量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体系全覆盖,形成更加符合国际惯例和规则的管理新模式。(责任单位:行政服务中心、港口管理科、公用工程管理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园区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关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部门(科室)为成员单位的特色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进落实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矛盾和困难,统筹推进方案实施。
(二)完善政策体系。注重政策引导,建立健全推进园区特色化发展的政策体系。相关部门(科室)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完善项目开发、企业培育、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等各方面政策,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加快推进园区特色化发展工作,确保有序高效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严格督导考核。强化园区特色化发展工作的目标考核,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加强考核和督促检查。对照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目标,具体工作实现项目化推进,建立季度评估、半年巡查、年终考核的制度体系,开发区绩效办对政策落实、工作进度和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督查考核,严格奖惩。
附件:1. 泰兴经济开发区2020年度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及实施计划一览表
2. 泰兴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年度任务推进计划表
3. 泰兴经济开发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年度任务推进计划表
4. 泰兴经济开发区健康美丽产业年度任务推进计划表
5. 泰兴经济开发区特色化发展目标计划表(2020-2022)